藥企收費壓力大 醫藥兩會代表眼中的減負“熱點”51
發表時間:2017-08-08 00:00 醫藥網3月14日訊 醫藥行業有近2萬個注冊證,每年產品注冊收費包括新注冊及延續注冊產品等新增數億元費用,約占行業利潤的10%左右。 3月5日,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范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蓖瑫r,“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span> 稅費問題歷來備受包括醫藥工業等制造業關注。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實體經濟由于稅費等成本較高,而利潤率很低,導致很多人不愿意做實體經濟,這或存在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潛在風險。 為此,多位全國兩會代表及多個行業協會提出多個相關建議。如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毅新在“兩會”相關座談會上向記者指出,現階段企業增值稅稅率高,企業經營負擔重,建議制定合理收費標準,降低企業增值稅稅率,扶持體外診斷行業發展。 藥企收費壓力大 我國企業的稅費負擔多年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去年年底,曹德旺“跑了”的話題引爆輿論。 2015年8月,中金公司發布《降低稅負不應缺席穩增長和調結構》研究報告, 數據披露2015年中國宏觀稅負達到37%。不過,這個數值要低于發達國家42.8%的水平。 “以醫療機械行業為例,目前行業毛利率相對較高,增值稅稅賦重,同時實體經濟經營負擔重,行業原材料成本上升,產品價格不斷走低,貸款融資難,企業遇到了新的困難,加之美國市場預期減稅及帶來的全球影響,這些變化降低行業企業競爭力,一些企業難以生存?!?趙毅新向記者表示。 由于醫藥行業稅收較重,近年來大量藥企選擇去西藏設立公司,因為西藏是稅收洼地。同時,醫藥行業一直呼吁降低稅費,營改增、兩票制等政策施行后,藥企感受到更加直接的財稅壓力。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日前發布的物流行業形勢分析報告指出,物流企業普遍反映“營改增”后稅負加重,如九州通醫藥集團下屬五家物流企業“營改增”后,稅負率同比上升了72.74%。 另據了解,目前醫藥行業有近2萬個注冊證,每年產品注冊收費包括新注冊及延續注冊產品等新增數億元費用,約占行業利潤的10%左右。以體外診斷行業為例。體外診斷企業產品品種多且單個品種銷售量較小,企業普遍有上百個注冊證的產品在生產;同時醫療機構檢查費用下降,帶動企業在市場上增長下降。 對此,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建議:“國家發改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相關部門針對該項目收費問題進行調研,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span> 而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相關人士也指出,由于醫藥行業每5年要進行一次GMP改造,生產車間的空調等設備都要進行更新,在計算房產稅時要求將其計入計稅基礎?!斑@對于醫藥生物企業來說,每年交稅壓力很大?!?/span> 鑒于國家政策的變化對產業的發展影響巨大,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建議相關部門應強化立法后評估,解決好法規實施效果的問題,對于不利于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訂。 “建議修訂《血液制品管理條例》,放開血漿和組分調撥,促進血漿資源向規?;髽I集中;及時評估有關疫苗流通的新政及其對產業的影響,建議集團化管理、一體化運營的集團公司所屬生產企業之間的庫房可以互相作為暫存庫,互相儲存和運輸,以保障全程符合冷鏈運輸要求,提升配送的效率和響應時效?!敝袊t藥生物技術協會表示。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企業多年來由體制機制積累的稅費負擔較重問題尚未得到根本緩解,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仍然突出。 事實上,這種以項目資金直接管理宏觀經濟的政策措施長期以來飽受爭議、備受詬病。 “我國各級政府各個部門的手里卻仍然握有大量的政策性項目資金,以各種名目繁多的項目名稱、采取繁文縟節的審批方法,通過供需脫節的漫長渠道注入實體經濟?!鄙鲜鰳I內人士表示。 對此,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則建議,財稅有關部門給予降低增值稅稅負,降低企業經營負擔,使醫療器械行業能夠得到良性發展。 醫藥研發企業的“痛點”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缺少針對醫藥研發投入的財稅優惠政策,國家對研發投入雖有加計扣除的鼓勵政策,但在具體執行上存在挑戰,使得很多主要的研發型藥企只有不足一半的研發費用可以享受優惠,對于很多財務制度尚不健全的中小企業影響更大。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目前業內對技術轉讓的征稅優惠政策尚有待明確。按照規定,500萬元以下的生物醫藥新品種的技術轉讓不征稅,但沒有明確什么是“生物醫藥新品種”。 此番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對研發型藥企來說無疑會有切身體會。 國家對藥企的研發提出了很多要求,如化學藥的一致性評價,中藥注射劑有效性再評價等等。藥企在開展這些研發項目時,要注重研發項目的立項和稅務局備案工作,爭取享受到國家給予的研發費加計扣除的優惠政策,降低企業所得稅稅負。 對此,醫藥生物協會建議,擴大稅前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范圍將制藥企業境外發生的新藥臨床費用納入加計范疇,鼓勵技術引進;另外取消“研發費中其他相關費用總額不得超過可加計扣除研發費用總額的10%”的限制,進一步為企業減負。 “加計扣除政策雖然一方面擴大了加計扣除范圍,降低了企業稅負,但另外一方面又規定企業委托境外機構或個人進行研發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不得加計扣除,對藥企而言,不利于國外先進技術引進及消化吸收?!贬t藥生物協會相關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針對醫藥行業存在的問題,上述相關人士還指出應切實發揮國家產業政策引導作用,國家產業政策應當兼顧醫藥行業全產業鏈,引導企業進行原創性研發。在鼓勵新技術研發的同時,應及時為其轉化和產業化指明出路。 實際上,面對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也是轉速換擋時期宏觀經濟政策的主題。近兩年來,國務院就減稅降費等降成本舉措進行多次部署,地方層面的降成本方案也密集出臺,企業稅費負擔有所減輕,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明顯降低,降成本行動獲得了積極的政策效果。 |